首页 > 台湾时讯 > 正文

武统台湾到底难在哪?这篇文章说透彻了

1979 年,中美建交及美国与台湾当局 “断交”,引起了台湾各界的恐慌。在此背景下,“院外援华集团”积极游说美国国会,推动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规定“美国将以台湾足以维持其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武器与防御服务供应台湾”, “保持美国对抗任何以武力或者其他强制形式危害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与经济制度的能力。”“与台湾关系法”作为美国国内法的一部分,成为其与台湾当局实质关系的支柱。

自20 世纪 80 年代始, “院外援华集团”被“台湾游说集团”(the Taiwan Lobby)所取代,后者有着更广泛、更贴近基层的支持群体,对国会的影响也更大。

在其推动下,1994 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对外关系授权法”,公然声称 “与台湾关系法”效力高于1982 年的中美 《八一七公报》。

当年 9 月,克林顿宣布调整对台政策,具体内容包括将双方相互 “派驻”机构升格为半官方机构;同意双方主管经济事务的副主管级官员定期互访;允许台湾当局的首脑人物 “过境”美国; 支持台湾加入技术、经济类国际组织等。

此后,美国国会内部也出现了 “亲台”的党团(Caucus)。2002 年 4 月 9 日,由 85名美国众议员组成的 “台湾连线” (Congres-sional Taiwan Causus) 宣布成立,这与 “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 (FAPA) 的推动密不可分。

“台湾连线”成为推动涉台法案出台、提升美国对台实质关系的有力推手。美国国会议员、“台湾连线”的发起人之一谢罗德 · 布朗(Sharrod Brown) 曾明确表示,“‘台湾连线’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协助巩固‘台湾的民主和国际能见度’”。

2013 年 8 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由前外交委员会主席罗斯·莱赫蒂宁(Ros - Lehtinen) 提出的“2013 年台湾政策法”。该法案规定,美国应扩大美台高层互访,支持台湾 “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有关组织。

2018 年 3 月 1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台湾旅行法”正式生效。这一法案打破了长期以来双方高官不互访的惯例,事实上扩展了台湾的 “国际空间”。

半个世纪以来,在游说集团的影响下,美国国会内部始终存在强大的 “亲台”保守势力,成为提升美方对台实质关系的主要推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