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真正能买到的四代机,其实只有F-35一种,但F-35的供应商美国是不可能向非盟友出售防务装备的,更别提F-35还有八个支付了研发费用的伙伴国及两个安全成员国,这十个国家将优先得到战机,而且美国自己还有2775架的需求,以洛马公司宣称的进入全速生产后一个工作日一架的产能计算,要想向新用户提供产品最快也要2035年以后。
这么一算,沈飞觉得自己进入了市场的空档期,机会难得,因为中国在国际上是有自己传统战机销售市场的,这些市场迟早也要面临三代机到四代机的升级,再加上四代机的稀缺性,要开拓F-35以外的非传统市场机会也是巨大的。而且中国空军本身的需求也是巨大的潜在市场,歼-20虽然已经被成飞夺走,但中国空军只装备歼-20一款重型四代机是极小概率的事,连美国都需要发展F-35来和F-22做高低搭配。如果沈飞的中型四代机最终能被中国空军采购,用于替换现役的歼-7、歼-8、歼-10、强-5、歼轰-7等机型,就算不是一比一替换,保守估计至少也有2000架以上的市场规模。而且还有海军舰载机项目的可能,美国也是用F-35C这样的中型四代机充当舰载机,这又给沈飞未来的四代机上舰留下了想像空间。
这种没有军方立项,纯粹企业根据国际军购市场自主研发军机,自主运营,最后成功返销中国空军的模式,在中国也是不乏先例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洪都飞机公司在1987年根据国际市场自行研制“K-8”教练机,巴基斯坦分摊600万美元研发费用占25%的股份,这个模式跟今天F-35的国际合作分摊研发费用如出一辙,K-8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喀喇昆仑(Karakoram Range),K-8研发成功后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大红大紫,先后出口十四个国家,出口量超过300架,占同级别教练机国际市场份额的70%。而一直到90年代末期,中国空军开始大量装备三代机后(美俄军标四代机),对中型教练机的需求大增,才采购了国产航电版的K-8,授予了军用番号“教练-8”,后来又升级了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升级为“教练-11”,同时海军也有大量采购,中国海空军迅速成为K-8系列教练机的最大用户,采购总数超过500架。
墙内开花两头香的洪都飞机公司显然成了最大赢家。这样立足国际市场研制,厂家自行投资的例子还有洪都的L-15教练机,成飞的FC-1战机,还有数不胜数的无人机等等。但是利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巨大的市场前景必将伴随巨大的市场风险,沈飞在研发雪鸮时,是与中国空军签署了研发合同的,由中国空军承担研发费用,沈飞自研的中型四代机可就需要自掏腰包了。四代机的研发费用惊人,美国F-35的研发费用超过600亿美元,这笔钱是当年沈飞年销售额的近三十倍,如果这款四代机由沈飞自筹资金来完成研发,完全市场化运作,那风险将十分惊人,但是沈飞已无退路,决定孤注一掷。
既然下定了决心,沈飞上下立即动员起来,2007年10月底沈飞才在歼-20项目上竞标失败,几乎立即就投入到中型四代机的研制中。三年零两个月后的2011年1月11日,成飞组装出的第一架歼-20成功首飞,仅过了一年,沈飞的中型四代机就在2012年10月31日成功首飞,又是只用了一个四年,只不过这次跟雪鸮不一样的是,沈飞这四年不但完成了一架全新中型四代机的设计,还造出了验证机,还完成了首飞。这次再也没有讨厌的军方来评头论足了,当然也没有那象征无数订单和正统的军用番号了,这是一个没有准生证的私生子。首飞当天,无数的沈飞人仰望着天上那瘦黑的身影,忍不住热泪迎框,百感交集,它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儿一样,寄托着沈飞所有的未来和希望。沈飞像父亲一样为新中型四代机命名型号为“FC-31”,中文名字则延续了沈飞以猛禽命名战机的传统,取名“鹘鹰”。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8 13:29:04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