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专区 > 正文

沈飞FC31:输给歼20后孤注一掷出奇招

而沈飞的三翼面加矢量发动机的布局还明显受当时的老Su-35和Su-30MKI的影响。但这种设计思路却明显忽略了四代机另一个根本重要属性,那就是隐身。前苏联虽然发明了隐身计算公式,却一直高唱隐身无用论,这种腔调一直延续到今天俄罗斯最新锐的Su-57身上,在俄罗斯空军给出的八项设计要求中,隐身的重要性仅排名第七,仅高于短距起降性能,让人匪夷所思,当然这是后话了。

沈飞虽然受前苏联影响深远,但也没有全盘听信前苏联的隐身无用论,雪鸮的设计自始至终强调高隐身性能,但三翼面的设计先天就不利于隐身,加莱特进气道的隐身效果也不如DSI进气道;其次三翼面设计虽然先天升力系数高,但同样阻力系数也高,雪鸮是所有竞标方案中阻力系数最大的。

这一点又极不利于超音速巡航,作战半径也短,对发动机推力要求也是最高的,为了减阻,雪鸮使用了小机头设计和非常复古的双三角翼主翼设计,但小机头设计意味着要缩小机头的雷达尺寸,其它航电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也会受到巨大影响,这又直接影响了战机的战场感知能力。

双三角翼的设计更是一个灾难,虽然它平衡住了三翼面的高升力要求和由此带来的阻力过高的问题,但主翼由大后掠角的内段和小后掠角的外段组成,这在隐身设计的角度来看完全就是一个败笔,主翼的折角处会形成一个天然电磁波反射源,破坏了隐身;最后由于三翼面加边条翼的设计导致机体过长,雪鸮是所有四代机中,长度最长的,甚至比美国的YF-23的20.6米还长,达到了近23米,甚至比Su-27还要长,过长的机体又反过来让机体更重,阻力更大,又需要更大的发动机推力,这是一个恶性螺旋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