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时讯 > 正文

台士兵闯祸!无意间泄露美军在台入驻地?

同年11月,大桥总工程师樊立龙决心向这片“恶魔之海”发起挑战。

修建跨海大桥要先建桩基,没有牢固的桩基,建桥就无从说起。工程师们需将空心钢管桩打进海底,钻机进入钢护筒钻孔、深入海床下60多米的花岗岩层后,再灌注水下混凝土。待混凝土与海底岩石凝固在一起,即可形成稳固的桩基。至少12个这样的桩基结合在一起,才能做成一个桥墩。

然而,工程刚一开始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打入海底深达1米的钢管桩,第二天就会被大风、巨浪和海底暗涌卷走。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决定把打桩深度增加至8米。

可平潭海域地底凹凸不平,基本没有淤积层。尽管工程团队已将钢管桩厚度增加近1倍,仍无法打进坚硬的海底岩石。在这样的海底地形,要将钢管桩打到海底8米深,几乎是天方夜谭。

为了尽快找到解决方案,樊立龙在施工地附近找了一片山坡。这里的地形与海底相似,他们就模拟海底地貌、用圆筒模型代替钢管桩,像搭积木一样不断试验打桩方式。

多次研究之后,樊立龙终于发现,将3-4根钢管桩连接,每根钢管桩互相支撑着形成“板凳”式结构,这样就可以增加钢管桩的稳定性,抵御海底暗涌。这项海底裸岩上“搭板凳”的技术是国内首创,既加快了建桥速度,又降低了桥梁建设成本。但没过多久,一次10级大风严重损坏了钢管桩和中间的连接结构,给正在施工的平潭大桥带来重创。

在这片“魔鬼风区”,普通的造桥标准已无法保障大桥安全。经过反复研究,工程师们决定打破常规,把更多钢管桩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以抵住狂风巨浪的侵袭。

极端天气下,海浪强度是计算所需钢管桩数量的基础。那么,“魔鬼风区”的海浪强度该如何测量?团队成员赵多苍博士给出了解决方案——将36个压力传感器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海底钢管桩上,一旦海底暗涌冲击传感器表面,强度数据就会传回工程师手里。